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俄罗斯航母拦阻索液压系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俄罗斯航母拦阻索液压系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航母的阻拦索是纯国产的吗?你怎么看?
舰载机在降落过程中,需要在助降系统的指挥下,勾住位于航母尾部的几道拦阻索,通过拦阻索的阻力使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减速,并最终完成降落过程。因此拦阻索作为航母的重要装备,是所有可自行建造航母国家的必修课之一。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航母的拦阻索当然也已经实现了国产化。
(美军航母上的拦阻索)
现代航母拦阻系统主要是由制动器、液压缓冲系统和冷却系统所组成的液压式拦阻系统。当舰载机尾钩挂住拦阻索后,拉动滑轮并带动主液压缸活塞,将液压缸里的油液挤压进储能器,在这个过程中飞机将逐步减速,直至完全停下。拦阻索作为航母的必需品,只有少数几个可以自行建造航母的国家可以制造,在中国掌握自主研发拦阻索的能力之前,只有美英俄三国具备这个能力,甚至连装备核动力航母的法国都不能生产拦阻索,也只能从美国进口。因此拦阻索研发也是一项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领域,它需要工程力学、材料学、结构力学等多方面的技术。
(航母拦阻系统结构示意图)
(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的拦阻索由美国进口)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开始着手航母拦阻系统的研究工作,而且从航母工程启动之初,也就开始了拦阻索的研发工作。由于各大国对拦阻索技术十分敏感,加之美英两国又一向对于我国发展航母持阻挠和封锁的态度,所以他们绝对不会将相关技术出口给我们。而俄罗斯呢?起初我们的确想从俄罗斯进口一批拦阻索,期间也进行了马拉松式的谈判,但由于拦阻索技术的敏感性以及俄方对中国仿制苏33战斗机的不满,俄罗斯最后也拒绝向中国出口拦阻索等相关技术。在这种困境下,加拿大汉和防务杂志甚至一度宣称,“由于没有拦阻索技术,中国航母或许只能起飞舰载机,而不能降落舰载机。”
为什么总有人要质疑中国的航母拦阻索是进口的呢?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外国企业敢于宣称自己的生产的拦阻索产品出口给中国。
现代航母的着舰拦阻系统并不仅仅是一根拦阻索的问题,实际上它是一个规模相当不大小的系统,有许多部分组成,拦阻索只是在甲板表面上大家可以看到的东西,实际上它并不是整个系统的最为核心的部分。
在许多人的描述下,把阻拦索技术描写的非常的高端,其实它只是一根钢缆,在技术难度上没有什么真正的不可攻克性,只不过要求过为苛刻,原理等不复杂,可以说是公开,实要攻克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要求有高,只是花费多少的时间,可以说阻拦索技术只要可以砸钱,那么绝对可以突破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在科技领域已经取得很多的进步,我们已经可以解决所有几乎只有所有的问题,不再是几十年前那个一穷二白的状态,我们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某些人却依然乐于质疑中国的成就,似乎中国人不应该资格取得这个成就,希望某些人还想质疑的话,最好先找出证据,而不是提出质疑。
中国在改造辽宁舰的过程中,曾遇到过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缺乏舰载机拦阻索。本以为我们可以从俄罗斯***购。但俄罗斯却以技术保密为由拒绝出售拦阻索给中国。其实俄罗斯的想法很简单,他们不想看到中国强大,尤其是在海军方面,中国进步的非常快,而俄罗斯只有一艘航母,如果把拦阻索技术卖给中国,中国很有可能在航母战斗力方面超越俄罗斯。再加上俄罗斯又没钱,所以差距会被越拉越大。
面对这种情况,最终我们决定自己研发航母拦阻索。但是之前我们并没有航母拦阻索的任何数据,也没有研发经验。经过科研人员不懈的努力之后,我国终于研发出了辽宁舰所使用的舰载机拦阻索。直到现在为止,我国的舰载机拦阻索都没有出现重大事故,充分可以证明它非常成功。那么很多人就要问了,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拦阻索吗?能有多么高的技术含量。
2003年,一架美国大黄蜂舰载战斗机正常的降落在航母上,结果拦阻索突然发生断裂,这架大黄蜂强行在航母甲板上继续滑行。机翼横扫了整个甲板,最酿成重大事故。
所以说航母拦阻索的技术难度高,如果技术不过关,很有可能导致重大的悲剧发生。由此可见,中国可以自行研发航母拦阻索是多么骄傲的事情。
航母的拦阻索看着只是一根钢丝绳,但里面的学问太大了,工艺主要来自于材料方面,这才是重点。世界上能够生产航母拦阻索的国家只有美国,中国,英国,也许还有俄罗斯,更可能是乌克兰。
为什么航母拦阻索拥有者不出口呢?关键是没有市场。世界上拥有航母的有几个国家呢?有航母的国家有多少国家在航母上有拦阻索能?美国需要,中国需要,而且都是自己生产的,而其他国家法国拦阻索来自美国,印度可能来自乌克兰,然后就没有了。
由于航母拦阻索市场很小,而生产者很可能就要成为航母拦阻索的拦阻索。就像日本生产的圆珠笔芯儿,世界上好像没有几个国家生产这种东西。再有就是制作芯片的光刻机,市场也不大,而这往往却成了一些国家使用的进攻武器。
航母拦阻索中国也曾经想过外购,但是拥有航母拦阻索的国家或者根本不卖给中国,或者说自己没有,于是中国的航母拦阻索只能自研了。而在世界上好像有个规律,越是对中国封锁的中国,往往发展的更好。比如通讯的5G,比如航天设备,比如航母的电磁弹射装置。
中国在外购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于是努力钻研,很快就研制出了中国的航母拦阻索,可见中国的科技人员真是给力。中国的航母拦阻索质量很好,从来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这种表现让世界知道中国是封锁不住的,谁想封锁中国,可以看看中国研制的航母拦阻索,很可能会被自己封锁。
航母我国都能自主生产,更不要提航母上小小的一个零件儿了。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阻拦索也算是航母上比较重要的一个部件了。舰载机的事故大部分都集中在舰载机降落到航母这一阶段,有可能是因为舰载机的机载重量过大,或者是舰载机的降落速度太快,重重的拍在甲板上,导致舰载机解体,或者是引爆燃油、***。也有的是因为阻拦索的使用达到了极限,而没有及时更换,导致阻拦索断裂舰载机来不及加速跌入海中。
又或者是舰载机降落的时候,距离判断有误跌落海中。大部分经过培训的舰载机驾驶员都可以很好的降落到航母上。现在就在航母上降落,降落的距离很短。所以就需要施加外力使舰载机更早的停下来使它的降落距离缩短。这一个任务就是由航母上的阻拦索完成的。
当然现在我国完全可以自主生产航母用的阻拦索,他要比普通的工程钢索强度要高很多。但是阻拦索只是表面上的一个表现,比阻拦索更难制造的是舰载机上的尾钩。就是舰载机用来挂上阻拦索的钩子,它的强度要远远高于阻拦锁索的强度,至少阻拦锁还有一个缓冲的阶段,而尾钩是直接将舰载机的全部重量和冲力在一瞬间完全集中在钩子上。可以说,整个舰载机上面强度和硬度最大的就是尾钩了。
虽然有了舰载机的尾钩和阻拦索,但是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阻拦索系统。看过军事***的朋友们都知道,舰载机在降落到航母的时候就是用尾钩挂上阻拦索,然后阻拦索伸长将舰载机停止。可是大家不知道这一过程中还有很多系统正在运作。其中一个就是阻拦索系统,表面上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阻拦索系统大部分都在甲板下面。由微电脑控制,由滑轮和液压泵组成。微电脑可以分析左拉索所受到的拉力,然后指挥滑轮、液压系统来进行伸缩,以及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来进行伸缩。这一套微电脑系统是通过实际的经验积累来的,并不是花钱就能买得到的。这才是是阻拦系统中最难的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俄罗斯航母拦阻索液压系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俄罗斯航母拦阻索液压系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